为什么创业九年来,美团才迎来了首次盈利?
20099
20099
近日,美团公布了最新的财报数据,根据财报显示,美团在第二季度(即六到八月)总共营收了247亿元,同比上一季度增长了8.9%。其中以核心业务餐饮外卖增长最为显眼,同比上一季度增长了13.4%,可以说,美团点评在第二季度的创收主要来自于餐饮外卖,这也是疫情得到稳定控制,经济逐步常态化的最大表征。不过,有点遗憾,美团虽然跑赢了自身的整体增势,但是相比饿了么却略逊一筹,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饿了么第二季度的营收,同比上一季度增长了15%,跑赢了美团。
美团点评与饿了么作为现今市场上最大的两家互联网餐饮旅游服务公司,最近一直撕的比较厉害,先是美团在蚂蚁集团即将上市前夕拒绝使用支付宝付费点餐,然后又补刀,“你淘宝咋不支持微信付费呢?”。
这一撕就引出了阿里巴巴与腾讯这两大互联网企业的纠葛,这其实不难理解,腾讯是美团的第一大股东,而阿里在退出美团后就收购了饿了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背后之间的恩怨情仇。
2011年美团刚成立不久,很穷也很难开展市场,杭州马丢了五千万美元给美团,才得以让美团存活下来,并且越做越大,然而当杭州马想要追加投资,增强对美团的控制时,美团拒绝了,并且转身投入了深圳马的怀抱,杭州马肯定不能丢了这块大市场啊,流量那么大,又是线下与线上结合,于是收购了饿了么。
大家可能会抵触美团的这种不义行为,但其实不然,腾讯入股与阿里入股是有本质区别的,腾讯的投资策略偏向于为这些公司加一个平台,提供他们更多的流量,让他们发展更加迅猛,但公司主导还是原先核心团队,比如美团、京东、拼多多等。但是阿里巴巴的投资策略却是偏向于收购并购,我大量入股你们公司,然后我有权对公司的架构进行调整,并且被投资的公司也要遵守阿里巴巴公司的大的规章制度。
所以美团的行为是有迹可循的,任何一个做出成就的企业家都是有情怀的,都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20616
21272
外卖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堪称是“救命”的存在。现在的年轻人,几乎很少会自己做饭,即便是有时间,也会为了省事而去点外卖。外卖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外卖的存在的确方便了很多上班族。如今国内外卖行业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是美团外卖了!然而,你知道吗?用户量超高的美团外卖至今却依旧是亏损的!
从美团2018年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团的年亏损竟然高达了1154.77亿元,平均日亏损就达到了3亿多。然而,美团如此高额的亏损,却依旧阻挡不了投资者们的脚步,自从2018年登陆港交所之后,美团的市值就一路飙升,已经高达了4223亿港币,仅次于五大航中的交通银行,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美团亏损这么多,为什么大家还愿意去投资呢?它为什么还能上市,而且有如此高的市值呢?其实,这一切都和美团的流有关系!在上市公司之中,亏损其实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了,有一些企业可能亏损了十几年,却依旧没有倒闭、破产。所以,亏损对于部分公司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于有些企业根本就是故意亏损,也叫做战略性亏损。
亏损并不一定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也有可能是企业为了以后的布局而使出的一种手段。而美团之所以可以吸引如此多的投资者,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它的流。一个企业只要有良好的流进账,那么企业的运转就可以继续,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便这个企业不亏损,恐怕也难以运营下去了,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流远比盈利更重要。
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也并非只有美团是这样的亏损,还有国内第三大电商巨头拼多多,其亏损程度和美团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然而在美股上市的拼多多也并未受到亏损的影响,反而市值大涨,已经高达390.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793.5亿元,已经超越了中信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的市值。
尤其是美团的酒店业务毛利润,在整个商业界也算是较高水平的了!拿我们所熟知的五粮液来做对比,五粮液的毛利率也不过才75%,严格来说美团的酒店业务赚的钱比五粮液都多,但是公司的整体利润却依旧亏损。原因其实就是在于新增业务上面,新增业务的亏损拖了美团大数据的后腿,才导致了美团的亏损
国内两大科技巨头企业阿里巴巴以及腾讯都是美团的投资人之一,有如此强大的背景支持,美团的资金自然充足,加上之前上市融资的资金,美团有足够的钱去“烧”!
...22068
拼多多上市后的首份财报:营收翻25倍,亏损翻65倍。
这是拼多多赴美上市37天后,呈现给公众的第一份财报。
北京时间8月31日,拼多多(NASDAQ:PDD)于美股收盘后公布了该公司截至6月30日的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拼多多第二季度的总营收为27.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9%;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较为重要的数据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增长也很快,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12个月,拼多多GMV为26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3%。
但拼多多的“利润”就不太好看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64.9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09亿元亏损相比,翻了近65倍。
在用户方面,第二季度月度平均活跃用户人数(MAU)为1.95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95%;用户花的钱也更多了,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每活跃买家年度支出为人民币762.8元。
发财报当天(8月30日)拼多多的股价表现可不咋地,大跌14.94%,收于17.99美元。相比上市首日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值,拼多多如今的市值已经跌破了200亿美元。但受到财报影响,盘后股价回升5%。
股权激励+市场支出=亏损
翻了65倍的净亏损其实有迹可循。
一下子拉大GAAP净亏损的是拼多多向员工发放的股权激励。和其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一样,上市这么大的事,总归要发些小甜饼以示激励。拼多多在这份财报中一次性计算此前面向全体员工发放的股权激励,于是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GAAP),拼多多的累计净亏损为78亿元。
若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即除去股权激励的影响,拼多多在Q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6.73亿元。
但这个亏损数据跟去年同期的1.07亿元相比也翻了好几番,主要是被拼多多高昂的各项费用支出拖累了。广告、市场推广方面的费用大幅增加,达到29.7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42%,财报中将此归因于线上与线下多项广告、推广活动。
费用唰唰地涨,流也受到影响。拼多多Q2的经营活动净流大幅度降低到3.6亿,去年同期为12.8亿,降低了71.9%。
五花八门的广告和推广显示出了拼多多想在多个渠道获客的决心。但离开了微信,想在其他渠道获客哪那么容易呢?
Q3见分晓
对于拼多多来说,这份财报其实算不上很关键。
毕竟第二季度的时候它还没上市,此份财报中的许多数据在它7月中旬更新招股书的时候就提到了,目前轰轰烈烈的“打假”运动也是上市后才开始的。
上市的这一个多月,拼多多因“假货泛滥”成为舆论焦点:品牌找上门维权、相关部门来约谈、美国投资者还提起了诉讼。据拼多多8月22日发布的“双打行动”阶段性说明,公司展开打击销售侵权和假冒产品的“双打”行动,对社会持续关注的“傍名牌”等现象进行了治理:8天内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此外还开设专门的举报邮箱。
这一个季度的拼多多经历了上市这样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种种问题。当剔去了那些占据其“半壁江山”的山寨产品,拼多多的GMV和MAU会有怎样的走势?赴美上市、接入资本市场,对拼多多的业绩数据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下个季度的财报,才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来源:虎嗅
781
近期拼多多发布了自己的第二季度营收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121.93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72.90亿元增长67% 。在为发布数据的时候市场预测拼多多第二季度财报是121.6亿元。在真实数据公布出来后。我们也是比较出来了拼多多的第二季度财报比市场预测高0.33亿元。
与此同时,拼多多还做了另外一个数据比较,那就是品台第二季度亏损大幅收窄,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7724万元。和去年同期对比亏损了4.11亿。数据显示。拼多多营收主要来源于平台线上营销技术服务收入的强劲增长。对此,拼多多方面表示。平台上的广大中小商家在后疫情时代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二季度电商发展迅速。同时还是电商旺季。再加上经济恢复。商家的广告需求逐渐增加。
此外,平台允许商家竞标在平台上搜索结果中的广告。这一数字的增长,表示了拼多多平台内商家的广告需求已经恢复健康。 对比今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的收入仅为54.923亿元,到了二季度这个数字翻倍增长到了110.547亿元。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大增70.94%,一季度的64.671亿元,二季度人民币110.547亿元。
虽然,拼多多二季度亏损有所收窄,并且保持了活跃买家加速增长,但是,在交易总额这个经营指标上,拼多多表现不是非常好。目前拼多多的流还比较充裕,具备一定的抗风险优势。同时,拼多多还表示,百亿补贴活动还是会继续。这对消费者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
...1856